贵州农村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
国际刊号:1007-6816
国内刊号:52-1092/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677 人次
 
    本刊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贵州农村金融服务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贵州省金融服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现有金融体系发挥相应功效、鼓励金融创新、完善信用环境、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等措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支持贵州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就显示出对“三农”显得非常重视。贵州省3474万人,农村人口2299万人,是个农业大省,但农村发展落后,需要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到位以支持贵州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以更好的解决农民、农村的融资问题,以切实解决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一、当前金融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一)当前金融服务的现状
  涉农贷款继续增长,2011年末贵州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644.3 亿元,较年初增加409.6 亿元。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全省农村金融机构2994家,这就意味着贵州省有些乡镇存在着金融服务缺失。
  注:数据来源2011年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
  1.筹资方式
  当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资金困难时,人们首先是通过向亲友借,其次是向农信社正规金融机构和乡邻筹集资金以满足生产和生活所需。只有在这些方式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转向其他方式愿意付出较高利率,如地下钱庄、高利贷。这种民间借贷行为的普遍性说明了农村正规金融的严重缺失,二是和中国传统的借贷方式有关。向亲友寻求帮助,省去了正规金融考核个人信用、财产等的时间,也省去了利息,节约了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村民在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时几乎都指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与农信社在农村发挥主力作用密不可分。
  2.融资需求及用途
  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较为迫切,农户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肥料、农具,建房,供小孩读书,做生意等,还有少量的用于举办婚丧宴席、治病和购买自用车等。
  3.农信社发放贷款的类型及主要考虑因素
  信用成为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否有担保和抵押成为获得农信社的贷款支持。
  4.对地下钱庄、高利贷的看法
  村民都普遍认为对于一些民间融资机构如地下钱庄、高利贷不仅利率高,还伤民害农,应当予以取缔,对此深恶痛绝。但同时村民认为它的存在有利有弊,所以最好能够保留其存在,但政府应当加以引导和规范。
  二、其他问题表述
  1.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支农作用弱化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经济利益和风险的考虑,纷纷撤并在农村的机构网点退出农村市场,留在县级以下的分支机构也只是以吸收存款为主。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仅限于粮、棉、油的政策性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没有涉及其他贷款业务,自然没有真正起到支农作用。农业银行也从农业性转向商业性,贷款业务逐渐远离农村市场。邮政储蓄银行虽然依托其原本大量的基层邮政网点,填补其他银行在农业市场的空缺,邮政储蓄余额急剧上升,但是它在农村的金融业务只存不贷,将有限的农村金融资源抽走,却没有反哺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发挥着主力作用。
  2.农村贷款难,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
  由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少,农信社缺乏竞争,一些条件对于农户来说比较苛刻导致贷款难;其次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户和企业缺少有效的足够的抵押、质押担保,约束了农信社给予农村贷款的规模。基于此一旦农户发生逃债行为,农信社也缺乏相应的抵押品或其他资产来抵消这些不良贷款,而这些现象时有发生,农信社也有一定的苦衷,这加剧了农村贷款难的现象。此外农信社实行浮动利率后更加重了农户的还贷负担,利息在贷款人眼中变得更加沉重,没有考虑到农村的特点、农户的需求,服务农村的质量在退后。
  三、政策建议
  1.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
  针对目前正规金融机构“一枝独秀”发挥着支农的主要作用,需要整合与完善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三大完整的金融机构,令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第一、拓展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向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项目。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短缺是个基本的问题,农村政策性金融更应该围绕支持公共产品建设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只有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发展,农村、农业现代化提高才能以更好的环境来吸引更多的投资,才能提高现代生产。同时针对贵州省是个贫困省的情况,加大对扶贫贷款项目的支持引导地区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拓展农业金融机构的支农领域,真正成为综合性的农村政策性银行。
  第二、增加农业银行的支农贷款,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作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农业银行可以在放慢商业化进程脚步的同时,要增加对农村农业贷款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导致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吸收存款的同时还得为提供存款的农村给予贷款等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信贷指标。
  第三、还应鼓励商业银行的支农服务。尤其是对一些乡镇企业,利用各地资源优势,积极将农业推向产业化发展,提高附加值,这才是让农业发挥最大生产力的途径,各商业银行应积极给予支持。
  2.规范民间借贷,发展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
  银行不仅仅只为富人服务,更应该将富人多余的钱用到更需要资金的广大农村中去。比如贵州的六盘水(煤资源城市)的煤老板比较多,手中闲置的钱也多,一些老板不知道该把钱投资到哪儿,看见别人做什么项目赚钱就一窝蜂的把钱投资到某个项目,造成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调配。因此可以吸收私人资金、社会资金或外资投入到小额信贷、村镇银行等金融组织,扩大资金规模及覆盖范围,使大量闲散的民间资金得到合理的引导及利用。另外,正规金融机构擅长存款,而小额信贷公司擅长贷款,把正规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转贷给小额信贷公司,双方配合发挥了各自优势,使得小额信贷公司的放贷资金供给充足。同时如果农村资金供给增多,则高利贷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3.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
  国发2号文件指出: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增加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贵州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以牲畜、农作物收获权、农具等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适合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担保形式,改善广大农户认为抵押贷款难的情况;目前农业保险业务风险较高、收益不稳定,可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并行,提供为蔬菜、水果、花卉、深加工、农牧产品等多方面的农业保险业务。改变农村单一的融资结构,大力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农村保险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其他多样化的创新方式。此外,还应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网点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建议可以在农村多建立一些便捷服务措施,在一些较为集中的地方增加金融机构服务网点。
  4.利用少数民族的传统威信、文化完善信用环境建设、健全法律法规
  良好的信用是一笔无形资产。根据贵州农村多民族聚集地的特点,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寨主的威望、村纪等,政府和金融机构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户诚信宣传教育,提高农户道德素质。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诚信体系,提高诚信信息透明度及共享,对有良好信用记录和不良记录的借贷人实施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
  任何经济的运行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匮乏,在完善相应的服务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农业保险法、农村合作金融法等。加快制定农业保险法,一方面明确规定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进行保险,扩大农村保险品种和范围。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相应的法律保护。对农村合作金融的融资模式、运营形式、经营业务等,对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本身以及合作组织之间都作出相应的规定,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和支持,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加之其他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进行监管,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得以健康之势发展。
  5.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完善风险分散机制
  对当地农村有特色的深加工、精加工或农牧产品等,政府应该积极引进投资,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对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机构等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免税或财政补贴。在贵州,有部分农户的贷款是用于孩子上学,对这部分贷款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向教育贷款那样实行一定的还款优惠,提前或在规定期限内还款的农户可以得到相应的减免,激励农户们积极还贷。
  6.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避免农村资金单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被非农产业吸收,而城市不反哺农村,非农产业资金不支持农业发展。最大限度的避免农村资金外流,加上国家对农村资金的大力投入,使新农村建设中所需资金得到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松,姜庆丹[D].暨南学报,2011,6:1-9
  [2]周金勇.会泽县农村信用村镇创建情况调查[J].时代金融,2011(12):158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贵州农村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贵州农村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